刚刚美联储重磅宣布:降息25个基点!鲍威尔重磅发声!全球大类资产如何演绎?

发布时间:2025-10-03 19:18:58来源:火狐直播app下载苹果版浏览次数:1作者:火狐直播app下载安卓版

  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2点,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从4.25%—4.50%降至4.00%—4.25%,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公布利率决议后,市场反应剧烈,美股三大指数短线冲高后迅速跳水,美元指数直线年以来新低,随后大幅拉升,由跌转涨。

  市场的剧烈波动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随后召开的货币政策新闻发布会紧密关联。他表示,无需迅速调整利率,可以把今天的举动看作是风险管理式的降息。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美联储并不会进入持续性的降息周期。

  最新公布的利率点阵图显示,美联储官员们的中位预期是今年年内还将再降息两次(各25个基点),比今年6月的预测多出一次。同时,美联储官员们预计,在今年降息3次后,2026年、2027年将各降息25个基点。

  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2点,美联储宣布,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从4.25%—4.50%降至4.00%—4.25%,降幅2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2025年以来首次降息。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降息决策并未得到全体联邦市场公开委员会(FOMC)投票委员支持。决议声明显示,有一人投票反对降息25个基点,投反对票的是美联储新任理事、白宫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他主张本次应降息50个基点。而在7月曾主张降息的另外两位官员——米歇尔·鲍曼和克里斯托弗·沃勒均支持降息25个基点。

  FOMC在声明中写道,最近的指标表明,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活动增速有所放缓。就业增长趋弱,失业率小幅上升但仍处于低位。通胀有所回升,仍处在相对偏高水平。

  FOMC强调,委员会致力于在更长时期内实现“最大就业”和“2%通胀”的目标。当前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依然较高。委员会重视其“双重使命”两方面的风险,并判断就业面临的下行风险有所上升。

  鉴于通胀进展和风险平衡,FOMC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0.25个百分点(即25个基点)至4.00%—4.25%。在考虑进一步做调整时,委员会将审慎评估最新数据、经济前景的演变以及风险平衡。

  FOMC还表示,将继续减少其持有的美国国债、机构债务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美联储降息的决议公布后,美元指数上演大逆转,利率决议公布后直线%,随后大幅拉升,由跌转涨,现涨0.33%,报96.9622。

  美股三大指数一度集体冲高,随后迅速跳水,截至收盘,道指涨0.54%,纳指跌0.33%,标普500指数跌0.1%。美股大型科技股多数走低,博通大跌近4%,英伟达跌超2%,亚马逊、甲骨文跌超1%,谷歌、Meta小幅下跌。

  本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还更新了利率点阵图。目前预计今年年内还将再降息两次(各25个基点),比6月的预测多出一次。美联储官员们预计2026年、2027年将分别降息一次(各25个基点)。

  其中一位美联储官员认为2025年应大幅降息150个基点,即认为年内至少还有两次大幅降息(75+50个基点)。有分析指出,该官员大概率是新任理事米兰。

  点阵图显示,在9月降息后,在除米兰的18位官员中,有1人觉得应加息1次,另有6人认为年内不再降息,有2位官员认为年内应该再降息25个基点;另外有9名官员认为今年应该再降息50个基点,也就是两次25个基点的标准降息。这9名官员再加上米兰,构成美联储预期年内还要降息两次的中位判断。

  会后公布的经济展望显示,美联储官员们上调了今明后三年的GDP增长预期,下调明后两年的失业率预期、上调明后两年的PCE通胀以及核心PCE通胀预期。他们预计,到2028年,通胀回落至联储的长期目标水平2%。

  经济预期方面,美联储官员们预计,2025年的GDP预期增速为1.6%,较6月预期增速1.4%上调0.2个百分点,2026年预计增速为1.8%,6月预计为1.6%;2025年的失业率预期为4.5%,持平6月预期,2026年的预期为4.4%,6月预期4.5%;2025年PCE通胀率预期为3.0%,持平6月预期,2026年预期为2.6%,6月预期为2.4%。

  在新闻发布会上,鲍威尔指出,上半年美国经济提高速度已出现放缓,而通胀水平“有所上升,并依然处于高位”;与此同时,就业市场面临的下行风险也有所增加,劳动力市场不如以前活跃,略有疲软。

  鲍威尔强调,鉴于劳动力市场出现明显降温的迹象,央行在其双重使命中,正从此前长期侧重抑制通胀,逐步转向更加关注“充分就业”目标。

  他表示,自4月以来,高企且持续的通胀风险已经有所缓解,部分原因主要在于就业增长放缓。他还指出,美联储的基本判断是,关税对通胀的影响可能只是短期的。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的下行风险却在上升,似乎已经低于维持失业率稳定所需的所谓“盈亏平衡水平”。

  鲍威尔声称,不希望劳动力市场进一步走软,少数族裔失业率上升是令人担忧的迹象之一。

  鲍威尔坦言,央行正面临“两难且罕见”的局面:劳动力市场走弱,通胀却仍处高位。通常情况下,劳动力市场走弱应降息刺激,而通胀居高不下则需要更紧缩的政策立场。

  “这是典型的双面风险,根本不存在无风险路径。”这一分歧也直接体现在美联储季度《经济预测摘要》中,官员们对利率前景的判断出现了广泛分歧。

  当被问及特朗普政府针对美联储理事丽莎·库克的抵押贷款欺诈案是否破坏美联储独立性时,鲍威尔选择了回避。“我认为这是一个法庭案件,我不宜发表评论。”

  在被问及公众应关注哪些迹象来判断美联储是否丧失独立性时,鲍威尔给出了简洁的回答:“就看我们怎么做。”

  鲍威尔表示:“基于数据来开展工作、绝不考虑别的因素,这是我们文化的核心。所有在美联储工作过的人对此都深有体会。你会从我们的表态方式、官员的演讲、以及所作出的决策中看出来。”

  他强调,尽管华盛顿无疑是一个政治色彩浓厚的地方,但美联储是个例外,而这样的情况不会改变。“我们从不以政治结果来设定或理解这样一些问题,在华盛顿的另外的地方,一切事务往往被放在政治视角下审视。人们很难相信,美联储完全不是这样思考问题的。”

  尽管特朗普已经针对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包括公开批评美联储及鲍威尔、将自己的经济顾问斯蒂芬·米兰安理事会,但鲍威尔强调,他不认为美联储会被政治化。“我不认为我们会走到那一步,我们现在仍在一如既往地开展工作。”

  “在过去五年里,我们曾进行过非常大幅度的加息和降息,而那通常发生在政策明显错位、需要迅速调整到新水平的时候。但现在绝对不是那种情况,我认为今年以来我们的政策一直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对于关税冲击,鲍威尔表示,特朗普加征的关税似乎主要由进口公司支付,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消费者还没看到与关税相关的重大价格持续上涨。“对消费的人来说,这种影响相当小,也比我们想象的要慢、要小。”

  鲍威尔指出,但能确定的是,公司已表示,他们最终计划将更多的成本增加转嫁给消费者,这可能会引起更高的物价。

  东吴证券最新策略研究报告认为1)发达市场新兴市场;2)美股美债黄金=美元;3)中国资产主要还是“以我为主”。

  1、发达市场新兴市场。首先,历史平均来看,鸽派宽松信号释放后的1-3个月,发达市场的上涨弹性更大。其次,我们复盘预防式降息下,发达市场表现相对占优。典型的,2024年9月,美联储预防式降息,且全球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发达市场明显跑赢新兴市场。基于2025年9月是预防式降息的假设,全球流动性宽裕,发达市场企业盈利有韧性的背景下,我们预计发达市场有很大的可能性再次跑赢新兴市场。

  2、美股:鸽派信号强化风偏,预防式降息下,受益于经济逐步企稳,美股弹性较大。以史为鉴,过去16次JacksonHole会议,10次定调偏鸽的会议中,标普500在会议后1个月,上着的幅度平均达1.3%,会议后3个月内涨幅更大,平均达5.5%。

  3、美元:不一定下行。一是,降息并不一定导致美元大幅走弱。二是,从历史看,美元在鸽派会议一周后平均小幅下跌(-0.03%)转为上涨,未来一个月和三个月平均上涨0.25%、1.63%。三是,本轮降息有利于改善美国经济,如果美国经济韧性好于非美国家,预计美元走势相对平稳。

  4、美债:短端利率下行空间更大。鲍威尔释放鸽派信号后,2年期美债利率已进入技术性下行通道,相较之下,我们预计长端利率下行幅度有限。在预防式降息周期中,长端美债通常提前定价降息,在降息落地后的1-2个月内价格涨幅收窄。此外期限溢价(财政赤字、美元信用及美联储政策独立性等)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制约了长端利率的下行空间。

  5、中国资产:降息是“锦上添花”,“以我为主”是主线。中国市场当前不缺流动性,未来潜在增量资金入市更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叙事。从2000年以来的4轮降息周期看:

  1) A股:整体而言,成长方向优于价值;利率敏感的医药生物、电子往往在降息后6个月内表现更出色。

  2)港股:降息后,资讯科技业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表现都更优,必需性消费和医疗保健在中长期展现出更稳健的上涨趋势。

  6、黄金:上涨还需催化剂。一是,市场已充分定价降息次数(2.4次),全年降息次数很难进一步上调;二是,基于美元不一定走弱的预期判断,黄金进一步上涨的动能相对有限;三是,贸易政策和全球地理政治学问题暂时趋缓。另外,历史上预防式降息下,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黄金涨幅明显低于“衰退式降息”

  美元水流变多、变便宜龙头一开,美元融资成本嗖嗖往下掉,海外对冲基金、资管公司先喝饱。他们抱着低成本美元,满世界找“收益差”——哪国资产利率还高、经济还不太烂,就往哪冲。大A有机会受益;

  人民币汇率拿到“被动buff”美元利率掉,中美利差走扩,人民币资产利差优势凸显;加上美元走弱,外资换人民币吃利息+汇兑双重甜点,北向资金往往先动,港股→A股这条“北水通道”体感最明显。

  国内政策空间跟着“扩表”外部压力小一点,央行降准、降息、麻辣粉(MLF)操作就更灵活;债市利率再下一台阶,反过来又给股市提供“比价效应”——理财收益太低,部分资金搬回权益市场。

  不过,也有市场的人表示25个基点是市场的共识,近期市场已消化,A股未来中短期走势主要看自身逻辑演绎。

上一篇:胡塞装备拘捕至少11名联合国工作人员古特雷斯发声:不能容忍 下一篇:最新文章_电脑频道_天极网